以“连心”促“黏性”,推动社区和青年双向奔赴—— “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之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嘉筱社区
嘉定区菊园新区嘉筱社区建成于2019年,管辖区域内有宝菊清水园、胜悦嘉苑东苑和西苑三个农民宅基地置换属住小区,呈现单元网格”两多一杂”情况——“两多”,指的是围墙内小区老年人多、租户多,其中一半是动迁上楼的村民。一半是以短租为主的青年租客:“一杂”,指的是围墙外还有494户魔方社区类住宅、111家沿街商铺和1个建材市场。
小区年轻租客中,居住不满半年的短租客尤其多,占比超过 30%,短租意味着流动性大,“今天来明天走”的“过客”心态,导致青年租客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融入社区的难度系数高,由此引发高空抛物、噪声扰民、垃圾未按时定点投放等社区管理问题,给社区治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如何提升青年短租客与社区的黏度,有效融入社区治理,是嘉筱社区亟须破解的难题。
嘉筱社区以青年短租客的连心服务和作用发挥为切人口,积极探索“筱模式”治理路径,即社区青年群体通过“筱客栈”自治共享、 “筱青行”融入参与、“筱乐园”共商共议等,不断释放自治活力,激发主体意识,实现“社区一青年“双向奔赴,建设融合有温度、居住有品质的美好社区新形态。
传统社区治理逻辑,倾向于自上而下以服务社区为综合考量的路径。以居民为中心的群众自治模式也多以本地居民的“社区能人”为主导,外来租客始终处于边缘位置,利益、诉求、需要、发展长期被搁置,这无疑消解了租客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社区共同体意识日渐式微。
以人为本,为社区群体画像。从最初的租户管理难,到短租户管理难,再到最后聚焦青年短租户融入社区难,嘉筱社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地走访抽丝剥茧、解剖麻雀,找准问题靶点和关键群体。项目初期,嘉筱社区组成“1+N”数据信息小组,对流动性大、最难掌握的租户进行信息排摸。“1”是人口协管员分片包干,主要依托信息化系统进行信息核实校对,“N”是相应分片内楼组长,协助人口协管员及时更新楼道内的租住情况。经统计,嘉筱社区内出租房占社区总户数的46%,20岁至29岁、30岁至39岁年龄段租户比例占全部来沪人员的76%,其中,居住不满半年的短租客占比超过30%,租住流转率高。因此,“青年短租客”成为社区治理突破难题的关键群体。
调研问需,为社区治理破题。找准服务和凝聚“青年短租客”的发力点、着力点和切人口,必须坚持需求导向,紧盯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诉求。嘉筱社区通过线上问卷,与租户、二房东座谈,与志愿者骨干深度访谈,商铺入户和电话联系新就业群体等多种形式的调研,从社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形成3大类15项的“问题清单”,以及“租房、就业、生活、技能、文化、信息”等6大类22项的“需求清单”。依托区域党建共建、区级赋能会等平台,嘉筱社区链接各类社会主体资源形成近50项的“服务清单”和“资源清单”,努力把"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精准推动治理项目落细落实。
挖掘、梳理、分析青年租客群体需求点,实现个体满足,有助于更好调动青年租客群体参与社区的能动性,健全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
升级公共空间,让“连心”看得见摸得着。嘉筱社区根据动迁小区的特色,曾通过收集各种老物件,老地契、老钱票、老桥砖等,打造了“筱时光”为老服务阵地。为进一步提高青年短租客与社区的黏度,社区升级 “筱时光”2.0版本,建设“筱客找”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不仅为本地原住民,也为外来租客们提供“连心”服务。一方面,阵地从社区党群服务站二楼调整至底楼“我嘉书房”公共空间,让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流量”;另一方面,聚焦租客需求,实现空间拓展与重构,融入提供租房信息的“筱黑板”、 一网通办、歇脚休息区域、议事咨询专属空间等服务功能。青年租客和居民代表参与空间改造全过程,并积极建言献策。多名青年租户为阵地设计“筱客栈”logo,表达他们对美好社区的畅享。
激发自治热情,让“归属”有温度有力量。探索“老中青结合”的 “一楼三长”模式,即“楼组长+第二楼组长+老村队长”。楼组长由老党员和自治骨干担任,发挥人头熟优势;社区青年发挥活力优势,担任第二楼组长;老村队长发挥威望优势,三方协作不仅拉近青年租客与本土居民的关系,更汇聚了社区不同人群的治理合力。在此基础上,实施“定区定岗定责”包干联动 机制,持续提升小微网格楼组末梢的社会动员力,向心凝聚力、应急处置力和基层自治活力。目前,社区有2名青年租客担任第二楼组长,15名青年租客加入社区"第二梯队”,25名租客代表加入“筱管家团”协商议事、参与社区微改造等,进一步增强青年租客群体社区参与能动性。“筱市集”睦邻活动也常态开展,通过二手集市、跳蚤市场、交友联谊、电竞比赛、种植园艺等活动,让青年租客融入社区,并自发招募成立骑行、手工布艺两个社区社团,激发社区自治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将专业资源、社会关注、政策支持直输基层的模式,为基层治理赋能工程打开了思路,或可在解决治理难点、痛点的各个领域推广复制。
秉持“一家亲”理念,区域化党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菊园一家亲“工程为基础,嘉筱社区依托菊园区城党建共建联合会的架构平台,在项目推进上,上海大学等共建单位作为高校赋能团,为社区“拨云散雾”,指导分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破题的方法和思路等;在项目路径上,将组织赋能与社区治理相融合,发挥社区党委“定方向”作用,定期召开社区党委会议、推进会等,研究讨论项目推进情况。在项目资源上,发挥片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红色中央厨房"功能,激活网格“党建+”带动效应,突出统筹协调、协商共治作用,使网格内的社区、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更加开放融合,推出社区共享服务项目,为嘉筱社区提供资源链接、队伍阵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在项目建设上,强化红色网格治理新效能,让青年租客加入“一网十员”红色网格队伍,与文化公司,志愿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社区青年租客骨干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加强不同小区骨干间的交流互动。与区村居协会等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社区治理讲堂、书记沉浸式案例推演等培训,为社区工作者队伍持续充电赋能,增长社区治理能力和经验。
推进“融合型党建”,为基层社答疑解惑、强基赋能。以嘉定新城“融合型党建”为牵引,加强条块融合,通过实施区级职能部门领域党建项目、召开区级赋能会议,针对社区现状和青年租客的不同需求,提升赋能实效。以嘉定新城“融合型党建”为支撑,复制并推广“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模式,在全区村居单元网格内广泛开展实事项目,聚焦社区治理难题堵点,动员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共同参与,以项目化形式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真问题、真需求,形成上下贯通,多元融合的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