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菊园要闻>时事新闻>详细内容

2022“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获奖名单出炉,菊园3人榜上有名

作者:上海科技、光机所、硅酸盐所、微系统所 来源:上海科技、光机所、硅酸盐所、微系统所 发布时间:2022-09-16 16:00 浏览次数: 【字体:

日前,第二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在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35位获奖者以及15位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出炉。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排名不分先后)的三位科研人员榜上有名!

据介绍,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由由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指导,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主办,分别从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战略方向,选拨35名获奖者和15位提名者,旨在探索更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影响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a34d7851e1584f919f4cd7a023468c07.png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薄膜光学实验室主任邵宇川此次荣获的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战略方面的奖项。


邵宇川主要从事高性能光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他于2016年分别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特别优秀奖与美国材料学研究协会(MRS)金奖,分别于2014年秋季与2016年春季在MRS秋季会议做了两次口头报告,并于2016年获MRS金奖。据悉,MRS奖项授予过去10年中在材料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者,获奖者的研究工作对相关领域的进展具有推动性作用。不仅如此,他还入选2019年中组部第十五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

此外,邵宇川还在钙钛矿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布论文40余篇,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钙钛矿材料中离子移动现象,开辟了钙钛矿材料高能粒子探测应用,指引了钙钛矿太阳能表面钝化技术新方向,引用过2万次,入选2019-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奠定了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学术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明辉此次荣获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战略方面的奖项。

张明辉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空间高温材料技术,重点攻克了高能效加热、微重力高温热控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先后应用于实践十号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国空间站等航天项目的有效载荷,突破了微重力高温加热技术轻量化、低功耗、高密度加热等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太空效应的无容器实验技术,开发了系列新型光学功能材料。制备了折射率接近钻石的玻璃球,创新性提出将玻璃球用于光通信的激光耦合球透镜,可极大提高耦合效率,有望打破国外垄断。稀土掺杂新型玻璃还具有超宽带光通信性能。通过无容器技术对新玻璃材料的筛选与评价,改进传统熔融快冷技术,开发了多个牌号的高折射、强发光、大尺寸新型玻璃。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游天桂此次获得的也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战略方面的奖项。

游天桂2016年博士毕业于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极优等毕业论文),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德国HZDR国家研究中心和IFW Dresden研究所联合培养。2016年底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游天桂博士主要从事从事新型异质集成材料与器件领域研究工作,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项,先后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浦江人才计划,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新微之星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任务。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