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菊园要闻>时事新闻>详细内容

贾彦利:“80后”新农人的樱桃梦

作者:张戴怡(文明办)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2-10-28 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小时候,渴望走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长大后,又向往儿时的农村生活,怀念那片庄稼地,那阵阵瓜果飘香......”“80后”农业技术人员贾彦利带着敢闯敢拼的勇气,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把梦想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年初春光照少,气温上升慢,适于大樱桃嫁接的周期延长,嫁接的成活率较高,小苗长势很好。”每当谈起樱桃种植,贾彦利总会滔滔不绝,“嫁接的时机和技术都很重要,砧木和接穗品种的亲和性要好,嫁接绑扎前要注意形成层对齐,嫁接后的管理也格外重要,这是我们几年的经验。”菊园百果园的樱桃大棚里,也常常能看到贾彦利忙碌的身影。

0f4d4c42aef0413b84cd833355e3a291.jpg

1980年,贾彦利出生在北方农村。据贾彦利回忆,当时他家里有近十亩田地,种植苹果和大樱桃,相比之下大樱桃效益更好,它开花早、结果早,用工少还最先上市,和它竞争的时令水果很少,于是逐渐以种植大樱桃为主。耳濡目染之下,贾彦利从小就对樱桃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家人的影响,他也学到了不少关于樱桃种植的方法和技巧。

2007年,贾彦利从青岛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从事自己热爱的农业行业。刚开始是在马陆葡萄研究所工作,后机缘巧合,加上自己喜欢农业一线工作,2014年10月,贾彦利来到菊园百果园,从事熟悉的大樱桃生产科研工作,也更有利于专业技术的发挥。

樱桃在上海地区早有种植,但基本都为中国小樱桃,大樱桃鲜有种植,直到上世纪末,大樱桃才有引进,但是受到品种、环境、技术等制约,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北方的传统种植经验并不适用于南方,成功栽培难上加难,哪些品种更适合在上海地区种植?自2015年春天开始,贾彦利和他的同事们用了几年时间,大面积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种的筛选,至今已经收集到世界各地的大樱桃品种80多个,经过连年的观察,目前已经形成有商业价值早、中、晚熟品种十几个。另外,一些早熟优质品种也将会被陆续筛选出来,这些都将成为菊园樱桃品种资源的未来。

贾彦利和他的同事们,采取各种措施使大樱桃的生长环境更加优异。“高起垄”“覆盖”“生草”“遮阳”“增氧”“改良土壤”等技术,让樱桃茁壮成长成为可能;“嫁接”和“育苗”技术,让优良品种繁殖成为现实;“早熟”和“保温”技术,使大樱桃提早上市。

随着新型农业设备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涌现,只有不断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和创新,才更有利于菊园樱桃的发展。贾彦利养成了抽空就看相关文献资料的习惯,用于田间生产的技术也不断丰富了起来。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菊园樱桃先后被评成为“上海市信得过果园”、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未来,菊园樱桃会在南方地区成为更加闪亮的名片,而贾彦利作为富有经验和技术的青年农业人员,在追梦的道路上将越走越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