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周边社区、引入赛事活动、用好科技赋能,北水湾体育公园——打造家门口的休闲健身综合体
根据最新编制的《嘉定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嘉定计划到2025年创建成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而作为重要载体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在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和数字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位于菊园新区的北水湾体育公园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多年打造,这里环境优美、运动设施齐全,已成为嘉定市民家门口的休闲健身综合体。
北水湾体育公园总用地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全年对外开放。2019年,北水湾体育公园全面升级,健身步道从原先的1100米延长至2300多米。
“王叔叔,真巧,你也带孩子来公园玩啊?”“是啊,这个公园绿化好,还有小朋友专门玩的区域,我有空就会带着孙子孙女来玩。”今年国庆假期,不少市民来到北水湾体育公园休闲健身。
据悉,北水湾体育公园总用地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全年对外开放。家住菊园新区汇丰荷苑小区的王老伯表示,公园修建前,小区周边没有综合性健身场地,只能就近找空地锻炼。“现在只要步行两三分钟,就能到北水湾体育公园锻炼、遛娃,非常方便。”在王老伯看来,北水湾体育公园像小区居民的“后花园”。
如今,这种“走两步就有公园”的生活,早已经成为菊园新区居民的日常“标配”。在公园里,全天都能见到附近居民锻炼的身影。清晨,在步道上有不少晨跑者,一侧的空地上则是打着太极拳的晨练队伍;下午,阵阵叫好声、呐喊声从篮球场上传来,场上篮球爱好者们挥汗如雨;到了晚上,几乎每一处都充满欢声笑语,广场上阿姨们跳着广场舞,儿童游乐区回荡着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运动场上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路边长椅上坐着聊家常的邻居们……
不仅如此,这里还成了附近社区居民“团建”之地。每到周末,一群家住附近绿地天呈小区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在跑道上有序地跑着步。活动组织者邢琳告诉记者,这是小区自发成立的亲子跑团,“在和团员实地考察后,我们最终选中了离家近的北水湾体育公园,每周六、日早上7点到8点,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带着孩子和家长一起在这里跑步,每次都要跑5公里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少家长发现,自家孩子感冒的频率越来越少了,自己的小肚腩也变小了,全家人的身体素质慢慢变好。“当初报名参加活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离家近,没想到一年多坚持下来还挺有收获的,不仅强身健体,还通过这个活动和不少邻居成了朋友,孩子也找到了小伙伴。”亲子跑团中的一位家长感慨道。
为了方便居民就近休闲健身,菊园新区正在努力建设“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截至目前,新区已建设1个多功能运动场、1个体育主题公园、15片市民球场、3个市民健身驿站、31条市民健康步道、70处市民健身苑点,辖区公共体育设施能级得到快速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引入赛事活动,打造热闹后花园
北水湾体育公园是嘉定首个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公园,也是上海唯一拥有沙滩排球场的体育公园。此外,公园还配备有健身步道、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基础设施,不少体育赛事及各类活动纷至沓来。
2019年,北水湾体育公园全面升级,健身步道从原先的1100米延长至2300多米,还新增了网球场和儿童游乐区。同时,还建成了全区首个沙滩排球场,场地长42米、宽32米,场内有两片东西向标准沙排比赛场地,这让北水湾体育公园成为上海唯一拥有沙滩排球场的公园。
同年,上海市民排球节首次“登陆”嘉定,来到北水湾体育公园,让嘉定市民“于陆地感受沙排魅力”的梦想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同时也让沙排球的种子悄悄地种进了一旁观看比赛的孩子心里。
2020年,公园成为上海沙滩排球训练基地。菊园新区也不断推广普及沙滩排球项目,通过举办职工沙滩排球挑战赛、将排球作为辖区中小学特色体育项目、接待青少年沙滩排球队集训、举办企业沙滩排球比赛等方式,持续为市民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覆盖率的沙滩排球运动项目。
今年,前期各项工作终于有所收获。在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沙滩排球(青少年组)比赛中,由邵星霆(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和闵宇浩(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组成的嘉定区沙滩男子排球队获得男子C组冠军,夺得了本届市运会“嘉定首金”,同时也实现了嘉定在市运会沙滩排球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这里有我们很多珍贵的记忆,在这片沙滩上,我和队员一起救过球、啃过沙、流过汗。”闵宇浩说,今年夏天,他和搭档克服连日高温,最终用努力换回了金牌的奖励,“第一次参加沙滩排球比赛就能获得冠军,这离不开教练的指导、良好的训练场地和沙排氛围。”
据悉,自开园以来,北水湾体育公园已先后举办过3届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以及2018年菊园新区元旦跑、社区体育月月赛定点投篮赛等赛事活动,定期推出的“活力菊园、健康365”北水湾体育公园专场系列活动,也逐步让其成为菊园新区最活力热闹之地。
用好科技赋能,让运动更便捷智能
近年来,菊园新区正积极推行辖区内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和智慧化升级双管齐下,积极整合辖区内各类体育场馆资源。
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市民投身到全民体育运动中,扩大社区体育场馆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另一方面,场馆开放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能减轻政府在场馆运作成本和维护经费上的投入,有效推动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北水湾体育公园于2020年试点实施首个公共体育设施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项目,公园内的足球场、篮球场、沙滩排球场等场所,都已配备智能化闸机,实现了线上预约、自助扫码入场、健康码人脸识别、自动启闭灯光、自动存储柜等智慧化功能。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统,市民可以自助使用场地以及其他配套服务。“感觉挺方便的,再也不用喊‘大爷,开下门’了。”市民赵先生笑着说道。
同样装上智慧大脑的,还有公园内的百姓游泳池——新升级的智能门禁终端系统,给市民和管理方双方都带来了不少便利。据介绍,该终端与“随申办”关联,不仅与随申码完成了数据交互,还具有防伪、体温检测、上海游泳健康承诺卡验证等功能。也就是说,市民通过预约进入场馆后,可免去人工测温、扫码以及出示相关健康凭证,只要站在这台智能仪器面前“刷脸”,屏幕上就会立即显示出随申码、体温等相关信息,并发出语音提示。“这不仅减少了市民每次出入都要出示相关信息的环节,也提高了我们的管理效率。”北水湾体育公园负责人方文杰介绍。
作为全流程智能化项目,北水湾体育公园还在入园、入场、监管、人群分析等方面实现了功能全面升级。方文杰表示,通过大屏可以实时呈现所有设施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使用人的年龄段、性别等数据,从而了解到哪些项目特别受市民欢迎,以便为之后开展赛事或培训提供参考。
公园各项设施和管理模式升级后,前来公园参加锻炼和体育培训的人群也逐渐增多。每周都有络绎不绝的老年门球队队员在门球场上训练,多支青少年沙滩排球队伍在沙滩排球训练基地内进行长期集训,夏季学校游泳培训项目在百姓游泳池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下,菊园新区还将通过科技赋能的方式,加大创新发展力度,努力把北水湾体育公园打造成市民家门口的美丽公园和一流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