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手记 | 提升“家门口”卫生服务品质,牢筑菊园新区高质量健康屏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为进一步做好“服务”这篇文章,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实地走访多家社区,倾听老百姓们的意见与需求,了解卫生服务站的诊疗功能、硬件设施等情况,希望在提升“家门口”卫生服务品质上探索出新路径、新方法。
从调研情况看,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拥有一个平城路卫生服务中心,一个城北路卫生服务分中心,和六里、嘉保、秋竹三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1+1+3”的服务格局。在卫生人才团队建设方面,依托上海市中医医院西部区域中医联合体、嘉定区中医医联体-同心医联党建圈等优质资源,“筑巢”建站引进设立“海派蔡氏妇科”菊园工作站、“陈氏儿科”陶红名老中医工作室、陶善平名中医工作室、中医骨伤专病等,开设痛风、神志病等专病门诊,持续推进“一社区一流派一特色”建设。
在创新医疗项目方面,作为成功入选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的六里新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独具特色。以“一草一药调神志,一针一穴解腰痛”为服务品牌,引入许良名中医工作室拓宽服务领域,以“天人相应”理论指导,开展失眠、抑郁、焦虑等神志病的调治。推广运用电针治疗腰突症、针灸戒烟、穴位贴敷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耳穴压丸法防治青少年近视等中医技术,切实解决了百姓生活中常见的病症。
随着调研走访的深入,我发现传统的“坐堂行医”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健康的需求,线上问诊项目有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人群覆盖面有待扩大,服务站内的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有待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宣传有待加强。面对这些短板与不足,我不禁陷入思考,社区卫生工作在下一步该如何在服务上实现深度行动、双向互动、部门联动,把思路从“被敲门”向“去敲门”转变;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辖区资源优势搭建医联体、医共体、区域医疗联盟,真正为百姓们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一、优化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划布局,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健全完善服务体系,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与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要科学规划布设,在选址上力求更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空间位置开放度,要邻近便捷的交通道路和公共空间,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情况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
二、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完善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人员医技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一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探索医学专业毕业生招考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二要强化人员教育培训。选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区级医院或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病时当医生、平时当亲人、康复当助手”,做到医患一家亲。三要加强服务队伍建设。联系区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坐诊服务,鼓励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给予政策优惠。
三、挖掘特色项目,进一步推广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
一要发展中医特色项目。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拔罐、穴位贴敷、中医透药、耳穴等)、五行健康养生操、八段锦、明目功等保健功法,优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二要丰富中医活动形式。要进一步结合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公众开放日、“百医百村行”健康义诊等活动积极推动站点中医药服务宣传,进一步提升居民服务满意度。三是建设秋竹站中医阁。依托中心名老中医优质资源,新增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满足社区居民就近享有高质量中医服务的需求。定制中医风格屏风、文化墙,营造服务站整体浓厚中医氛围。
四、扩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卫生健康意识
要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造健康书社,位于六里村“我嘉·邻里中心”一楼,共有各类书籍3000余本,其中健康类和科普类书籍超过500本,书籍每半年更新一次,成为青少年和市民吸取健康知识的好去处。二要转变宣传方式。引导社区工作人员转变工作方式,主动上门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使广大居民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今年将启动北水湾体育公园中医文化建设项目,打造中医健康科普广场、中药百草园,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提高百姓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的认知度。三要创新宣传模式。录制穴位保健按摩、腰肌劳损中医保健、养生功法八段锦、泡脚的误区等25种中医微视频,与市民分享日常的科学中医养生调理方法,提高居民对医学常识的知晓率,形成广泛参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五、聚焦科技赋能,进一步打造沉浸式健康科普阵地
打造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多功能、沉浸式、互动型智慧健康科普阵地。围绕当代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不良习惯,解密“肥胖、近视、脊柱侧弯”的成因、危害、预防措施及干预方法等,设置BMI数字转盘、近视场景模拟、脊柱自测标尺等沉浸式互动体验环节,帮助儿童青少年加强健康认识、掌握锻炼方法,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长者运动之家内设有智能医用血压脉搏检测仪、专业老年人跑步机、四肢联动有氧健身车、全身协调训练机、智能等速训练机、垂直律动沙发等智能健身器材。围绕打造社区体育健身和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依托“互联网+健身”提供专业智慧服务,向老年人普及运动健康知识和技能,打造“体医养”融合的示范站点和受老年人欢迎的民生工程,进一步发挥体育健身在老年人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满足老年人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品质。
结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通过近期的实地走访调研,我深刻感受到,高品质发展离不开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未来,随着区中心医院的改扩建工程和区中医医院的迁建工程推进,菊园新区将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级上具备更大优势,通过发挥医联体效能,真正为百姓们实现从家门口到大医院全方位的医疗卫生资源全覆盖,切实提升“家门口”卫生服务品质,为百姓牢筑高质量健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