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手记 | 丰富人大代表“家、站、点”阵地内涵,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鲜明主题,加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是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客观要求,是菊园新区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今年以来,我紧紧围绕丰富人大代表“家、站、点”阵地内涵,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的课题,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梳理问题不足、研究对策举措,为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夯实了支撑。
全方位构建长效机制,形成一整套“管用、实用、好用”的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以调查问卷形式向各站点联络员和民情联络员征询“家、站、点”建设的意见建议,分析52份调查问卷,发现“家、站、点”在运行管理和功能发挥上,落实还不够到位。我对标市人大和区人大关于“家、站、点”示范建设工作要求,通过不断完善人大代表“家、站、点”运行管理机制,在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履职形式等方面不断进行积极探索,进一步优化代表年度履职计划,并重点做好三个结合:与代表调研视察结合起来,让代表多角度、全方位掌握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新区发展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民意;与代表监督活动结合起来,坚持党委的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代表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与代表提出建议结合起来,坚持以“小切口”服务“大场景”,引导代表围绕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通过接待选民常态化、走访群众常态化、民主议事常态化的“三个常态”机制落实,探索建立选民网上预约代表会见机制,将民意表达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将民意办理助力小微网格创新治理,让代表服务群众实现多种“打开方式”,结合基层治理品牌创建,实现阵地共建、功能共融、品牌共创、活动共推。
全方面提升业务水平,努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效率高”的过硬队伍。我在与各站点负责人、联络员开展座谈交流中了解到站点工作人员普遍都是兼职,对人大业务知识普遍不够熟悉,这一定程度影响着站点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作制度和民意解决机制的有效落实。我计划培养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群众工作能力较强、站点服务要求较熟的工作人员队伍,确保“家、站、点”阵地高效顺畅运转。一方面,新区人大工委要与村居加强沟通,尽量选调较为熟悉基层情况、了解代表工作的人员,担任联络员负责站点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新区人大工委要将站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开展理论、岗位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站点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同时,要组织各站点工作人员之间的横向交流,促进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探索聘请法律、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新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家、站、点”顾问,为代表开展履职活动提供专业帮助。
全过程加强宣传报道,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我先后前往嘉莱、嘉呈、嘉铭等社区开展接待选民活动,过程中我发现选民群众对代表在站点开展接待活动的知晓度不高,代表接待日普遍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即以老年群众为多,年轻群众为少。我充分运用“报、网、微”等媒体平台全过程对“家、站、点”阵地建设和代表积极参与、认真履职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的良好局面。在着力宣传人大工作制度的同时,积极宣传代表讲坛、代表调研、代表反映民意办实事的典型事例,通过拍摄代表基层履职短视频,积极宣传代表在站点接待选民、民主议事,努力为民传递意见建议的生动事迹,让选民知道哪里可以找到代表,哪些事情可以反映给代表。
“家、站、点”是人大代表与群众共议、共商、共决,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实践的有效载体,我将以此次调查研究为契机,进一步查找“家、站、点”建设工作的不足和短板,继续把“家、站、点”阵地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把人大代表力量凝聚好、引领好、发挥好,力求以更加生动、更加鲜活的实践行动,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菊园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