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手记 | 激活街区党建引擎 解锁融合共创密码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上海考察之行中,交给上海的“必答题”。嘉定以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上海新城样本为主攻方向,推出“融合型党建”,以“一核一枢纽四片区”示范区域建设,推动片区治理和特色党建塑造。而菊园新区作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核心功能区,属地科研资源丰富、交通出行便利、商业服务齐备。
在此背景下,菊园新区平城路科创街区成为新城“融合型党建”功能单元之一,重点探索公共空间党建牵引下的街区共同体建设。街区党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新领域新概念,还处于探索阶段。对此,如何有效整合碎片化资源,推动街区与其他沿街要素发生机制性联动?如何在街区与片区网格之间构建底层逻辑?如何以街区治理服务保障科创建设?今年,我以平城路科创街区党建为课题,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力争答好这些问题。
调研初期,我实地走访街区,全面梳理沿街单位、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情况,对街区地图、阵地分布、要素功能等方面进行点对点查看。开展书记论坛、社区党委会议、田野调查等,邀请相关部门单位、专家学者、高校学生等参与讨论,从不同主体、不同角度思考街区党建,碰撞出思想火花。组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金点子征集活动,鼓励在地院所、沿街单位、共建单位等主体征集参与街区建设,挖掘优秀案例。
推进发现,平城路科创街区还存在要素互动欠缺,机制性联动缺乏等问题,“大而全”与“小而精”还需围绕科创主体进一步统筹兼顾。对此,聚焦街区党建体系、机制、行动(项目)等方面,我形成以下认识、思考和探索。
一、升级CPU配置,构建党建引领的街区治理体系
组织和工作架构上,在新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平城路社区党委牵头,成立平城路科创街区治理委员会负责具体推进。新区党工委委员任社区党委书记以及治理委员会主任,新区相关职能部门、沿街单位代表等组成专项组成员。机制建设上,积极实践菊园新区网格议事规则,在“新区——片区——单元(村居)——小微”四级网格议事体系下,形成自下而上主动发声,自上而下协商回应的民主议事闭环。
二、一核多元发展,提升科创街区的多维融合指数
聚焦“科创服务”,促人才“流”量变“留”量。面向街区高层次人才,推出“棋盘观天下”项目,以模块化、点单式服务精准输出资源;加快建设北水湾大厦内人才综合服务窗口,联动街区核心功能圈,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阵地;以嘉邦社区为试点,开展“老漂一族”外来随迁人员融合项目,激发社区认同感。聚焦“共治共享”,集聚街区治理种子力量。探索推进“楼宇+街区”的楼域党建模式,联合楼宇业主方、物业服务方、楼宇企业、市场监管、派出所等多元主体成立“楼委会”,实行主任负责制,通过赋能发展、楼事楼议、共享资源等三个行动方向,构建楼域党建运行模式。
三、强化协同融合,进街区党建走深做实
强化整合资源、精准服务,推出科创街区“融”系列主题季项目,如融智科创、融享服务、融美焕新、融耀文化、融惠购物。强化专业赋能、条块协同,成立平城路科创街区赋能团队,由专家智囊团、治理帮帮团、区块联手团、银龄助力团,为推进街区建设形成赋能合力。强化特色鲜明、可视可感,多维度展示平城路科创街区党建工作,以可视、可触、可阅读的科创街区党建元素,多维展示科创街区建设成效。
通过一年的调研,我认为相较于片区网格,街区作为治理单元,其范围在街镇和居民区之间,是一个去行政化,以突出功能为主要趋向的治理单元;街区的物理范围更大,商圈、楼宇、流动街面等区域和多个单元网格(村居)融为一体。
因此,推动街区党建,既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有利于形成区域开放、要素集聚、需求融合、工作联动的新城空间。一家亲融合一条街,一条街推动一座城。宏观来讲,这也许就是从嘉定新城“融合型党建”功能单元建设命题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