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手记 | 缓拥堵,促发展,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了家用汽车。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好,家用车普及率更高,有的家庭甚至拥有两辆及以上数量的家用车。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城市道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早晚高峰期间,道路拥堵已成为都市交通的常态,不但降低了广大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加快道路建设、提高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排堵保畅,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区域概况
菊园新区南邻嘉定老城区,北接嘉定工业区,是嘉定老城区向北辐射拓展的重要区域。辖区内,拥有各类住宅小区60余个,包含嘉定一中、实验小学在内的中小学、幼儿园和专技校20余所以及嘉定中心医院、嘉定中医院、菊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所医疗机构,公共配套服务资源非常集聚。同时,在嘉定五大科研院所的汇聚影响下,各类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业企业蓬勃发展,区域就业机会广泛。2018年,菊园实有人口总数为8万,截至2023年9月,菊园实有人口已达13.1万。菊园已是越来越多人心目中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城。然而,在新区发展的同时,道路拥堵问题日渐突出,逐渐成为菊园居民心中越来越突出的痛点。为了更好地了解道路拥堵状况及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次主题教育,我围绕“缓拥堵,促发展”对菊园新区道路交通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我采用实地观察和走访座谈,以及结合“菊园有戏”线上征集的方法,尽可能真切地掌握道路拥堵现状和问题发生的根源。一是实地观察。多次于早晚高峰期间驾车巡查辖区范围内主要路段,了解主要拥堵节点的分布位置和持续时间。二是走访座谈。一方面,带领社区管理办、城建中心、规资所等建设口部门组成调研小组,分别对树屏路、胜竹路、平城路和环城路等沿线单位、小区进行走访,听取群众反馈,进一步了解道路拥堵的详细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结合政治协商会议,组织在菊群众和企业家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代表们对缓解交通拥堵的意见建议,为缓拥堵建言献策。三是线上征集。以“菊园有戏”为载体,不定期发布菊园新区城市建设相关推文,同时采集评论区留言,广泛收集网民对于菊园新区道路设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起到集思广益和问计于民的目的。对于网民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由相关责任部门进行答复,并通过菊园融媒体统一反馈。
四、调研成果
通过调研,我发现菊园新区道路拥堵的主要位置集中在胜竹路(武乡路-城北路)区间。通过汇总分析,我发现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车流量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车流量大幅上升,道路承载能力不足。
2.区域定位。菊园新区东接徐行镇,西有城北大居,南连嘉定主城区,北接嘉定工业区,连接着将两个大型居住区和一个大型就业区,菊园成为许多群众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3.主要道路承载压力饱和。菊园新区呈东西狭长型,承担东西向交通主要道路仅有环城路、平城路、胜竹路3条。其中,环城路地处菊园与嘉定镇街道交界处,同时承载着两地的交通流量;平城路虽东西向实现贯通,但道路宽度较小,仅双向两车道,交通承载能力较小;胜竹路是辖区内东西向最为重要的道路,承担着大部分东西向车流,但胜竹路机动车道也仅双向四车道,原设计承载力已无法支撑起现阶段早晚高峰期交通压力。
4.断头路。树屏路作为规划中菊园新区东西向主要通行道路,目前存在两处断头,一处位于永新路,另一处位于嘉唐公路。断头路的存在导致树屏路无法发挥应有的通行功能。加之树屏路沿线聚集学校10余所,学生上学都要借到胜竹路,进一步加剧了胜竹路拥堵。
5.交通管理精细化程度欠缺。例如,红绿灯间隔时间同道路实际通行状态不匹配;对于一些通行状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路口,主动调节的灵动性不足;交通执法力量不足,对于一些加塞、斑马线不主动礼让等常见的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有效制止;宣传力度不够,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驾驶触发交通事故和拥堵。
6.公共交通设施不足。公交线路设计脱离实际需求,如:当前公交线路普遍由城区四周向城区中心汇聚,周边街镇间直达的公交线路几乎没有,特别是其他街镇直接通往工业区等企业集聚点的公共交通少,导致部分市民不得不选择私家车出行。
五、工作举措
针对上述原因,我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是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重点围绕贯通树屏路作努力。一方面,对接区级相关部门,建议将树屏路进行道路等级提升,由原城市支路调整为城市次干路,有利于今后提高道路设计限速,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目前,该路段的规划提级工作已经启动。另一方面,以区委陆书记调研为契机,向区委区政府表达了尽快启动树屏路(嘉唐公路-北水湾体育公园)项目的迫切期望。目前,该项目已由区相关部门报送区政府。同时,积极配合徐行镇推进树屏路(永靖路-武乡路)道路新建工程,配合落实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动迁腾地、农转用、劳动力安置、林地搬迁和水系平衡等工作。
二是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积极配合嘉闵线施工,推进胜竹路沿线拓宽改造。强化属地配合,按时完成嘉闵线项目征收腾地工作,配合办理相关临时用地借地手续。11月份启动,胜竹路沿线绿化搬迁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搬迁任务。加快公交首末站建设,扩大公交站点覆盖面。今年,城北大居公交首末站竣工通过验收备案,目前正在办理与公交公司的移交手续,计划年内投入使用。届时,城北大居的居民群众坐公交将更为方便。加强科技赋能,加大智慧交通设施投入,如智能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和路口数字哨兵等,构建智慧化管理体系,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有效缓解道路拥堵。
三是发扬“绣花”精神,推进管理精细化。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交通秩序。落实道路安全措施改造,增设200多处临水临河安全提示标志和5个丁字路口来往车辆提示设备,减少“包饺子”、“鬼探头”等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大区域内土方车辆管控力度,杜绝土方车辆随意停靠、渣土散落等问题,减少对道路通行影响。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道路停车管理,在有限的空间里挖掘停车资源,全面推广错峰停车制度,在不影响道路同行的情况下,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地盘活路边停车空间。推进绿色道路建设,在道路建设中引入环保和节能元素,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同时加强道路绿化,营造优美的道路景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驾驶员守法意识。
六、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调研发现,道路拥堵产生于多种因素,建设滞后和断头路的影响最为突出。要有效实现缓拥堵,促发展的目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人民城市理念,发挥砥砺前行、奋力向前的精神,在不断优化规划布局和加快道路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攻坚克难。对于菊园来说,更要发挥科技菊园之所长,加大科技赋能,多方面多渠道合力推动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助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