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上观新闻》:在红色剧目中回忆峥嵘岁月,《陈君起》《六里桥》等剧目在嘉定展演
“七一”渐近,《陈君起》《六里桥》等多部红色剧目在嘉定区陆续进行展演,充分发掘嘉定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嘉定红色文化品牌的同时,也让人们重温了曾经的峥嵘岁月。
6月17日,以嘉定第一位共产党员、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探路者陈君起的生平事迹为主线的原创曲艺作品《陈君起》在嘉定区文化馆首演。该作品历时70分钟,通过一名说书人的承接,将上海说唱《冲破樊笼向光明》、快板《惊魂居安里》、沪书《傲雪红梅》、弹词开篇《致儿家书》四个曲艺篇章有机串联,分别讲述了陈君起反抗父母包办婚姻,冲破樊笼进入务本女塾求学,接受先进思想熏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解放运动智勇斗敌后被捕、牺牲的四段英勇事迹。
这部作品的四个篇章既上下承接,又相互独立,而且曲艺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既有上海特色的说唱和沪书,又有南方盛行的弹词,还有北方观众喜爱的快板,兼顾了南北观众的喜好。“每个篇章用时15分钟到20分钟,这种短小精悍的曲艺形式,更有利于突显曲艺轻骑兵接地气的优势,每个篇章都可作为独立的曲艺作品单独登台。”南翔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部作品从去年11月起开始创作,创作团队由评话表演艺术家吴新伯和嘉定区有名的“故事大王”黄震良领衔,实地多次走访了陈君起纪念馆,并查阅了大量关于她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曲艺创作。今年春节后,创作团队又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3月起,该作品正式进入排练阶段。
黄震良不仅是这部作品的总策划、导演之一,还是其中沪书《傲雪红梅》篇章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他坦言,虽然几位表演者平时因为工作冲突,很难凑在一起排练,但是大家对待作品的态度都非常认真。“大家都是同行,偶尔会在一些活动中碰面,会抓紧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交流唱词和唱腔,还会不断对唱词进行修改完善。第一次联排时,过程十分连贯流畅,舞台效果也非常好。”
曲艺作品《陈君起》是南翔镇在发掘传承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方面的一次有效尝试。2020年4月,南翔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近年来,南翔镇借助南翔小笼文化展等平台,坚持举办“南翔戏曲曲艺庙会”,为曲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还邀请曲艺名家落户镇内艺术中心、培训基地,创演具有南翔地域特色的曲艺节目。6月28日、29日、30日,《陈君起》还将在南翔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小剧场连演三场。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另外一些独具嘉定特色的戏剧剧目也开始展演:以“火种信仰”为主题的红色经典锡剧折子戏展演在菊园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启动。演出精选了《江姐》《沙家浜》《红色的种子》《六里桥》等红色经典剧目,以锡剧折子戏的形式予以呈现,用传统戏曲艺术再现建党百年光辉历程。
锡剧是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嘉定锡剧除唱腔颇具特色外,还以动作见长,并吸收了京剧、昆曲中的武打动作。六七十年前,嘉定锡剧团下乡演出时,每场至少有数千人观看,往往剧团的船都还没靠岸,戏票就被一抢而空。后来嘉定锡剧团解散,但嘉定人对于锡剧的热爱却没有消退。“江姐”扮演者吴振聪说:“嘉定锡剧是传统文化,将红色经典剧目以锡剧折子戏的方式演绎,既是对嘉定锡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又能带领观众通过赏析红色经典剧目重温革命岁月。”
《六里桥》是一部以嘉定“五抗”斗争这一历史事件为原型改编的红色剧目,反映了1928年嘉定农民在西乡地区进行的以“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为内容的“五抗”斗争,这场斗争的主要发生地、策源地就是如今的菊园新区。作为整场演出的压轴剧目,锡剧《六里桥》选段《起义》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展演艺术指导、嘉定锡剧传承人朱晨晓介绍:“1963年,嘉定锡剧团以该历史事件为原型创作并巡演了锡剧《六里桥》,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近年来,菊园新区召集原嘉定锡剧团老一辈艺术家和老中青三代演员将剧目重新编排后献给观众,以红色经典剧目再现嘉定本土革命历史,让党史学习教育更生动走心。”
下阶段,菊园新区将进一步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通过推出原创沉浸式主题表演剧《初心之地》、举办“嘉定之声”原创作品音乐会、“百年征程峥嵘岁月”红色报纸主题展等,用多种艺术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