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上海宣传通讯》:“三圈”融合汇“善治”
菊园新区位于嘉定老城区西北面,是嘉定区最年轻的一个行政区域。作为上海市首批“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试点街镇之一,菊园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社会治理圈、社区生活圈、文明实践圈的融合,助推社会治理迈上新高度。
织牢社会治理圈,共建铸就更高安全感
城市治理全方位。健全城运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四级“微网格”,推进执法、管理、服务等资源下沉。提升城市安全系数,完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推进网格巡防、群众诉求等问题的闭环处理。深化社区服务内涵,落实物业“红黑榜”,巩固社区“三治经”等品牌,确保“高效处置一件事”。
安全治理全天候。构建安全信息网络,依托“嘉家安”机制,持续推进“雪亮工程”,用好视频巡查,及时消除隐患。优化小区智慧安防,开发并用好社区网格、垃圾分类智能化等管理系统。探索执法场景运用,依托“一网统管”等平台,新增高空抛物、跨门经营等应用场景,执法靶向更精准高效。
区块治理全域化。找准治理短板弱项,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高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等工作水平。强化社区共营理念,借助“社区云”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建立区块联动平台,多点位布设“一网通办”,形成全域“一站式”服务网络,确保供需得到匹配和落实。
夯实社区生活圈,共享绘就更多获得感
配套资源更丰富。加快邻里中心建设,满足市民“一站式”需求,“十四五”期间,将建成5个邻里中心。完善公共健身设施,启动“市民健身驿站”建设,不断完善智能化健身器材配置。建设便捷交通路网,抢抓嘉闵线建设窗口期,抓紧打通断头路,加快城市配套的建设。
服务内容更齐全。打造优质医疗资源,依托医联体资源,探索“专家沙龙”等机制,逐步打造全方位的社区康复模式。推进需求项目落地,启用“我嘉餐厅”等配套设施,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安装,2021年12月以来,两栋居民楼完成签约。创优智慧养老形态,充分运用“居家宝”一键通话机等智能平台,夯实“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的成效。
城市面貌更美丽。盘活小区公共空间,聚焦老旧、闲置空间,引导居民全程参与改造。深化城市绿化相融,结合零星开放空间,打造面、线、点多维度效果,让市民“转角遇到美”。探索宜游特色街区,推出嘉定区首家水幕光影秀,并将结合辖区滨河景观带,打造“蓝网绿道生态风貌区”。结合周边路段,重点打造休闲慢行、活力运动等特色街区,持续深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涵。
加码文明实践圈,共育成就更强幸福感
党建筑牢“新思想”。深入融合党群功能,结合“1+4+X+N”的四级党群服务体系、区域党建共建联盟等机制,提升党员群众的思想水平。用好辖区红色资源,立足辖区嘉定五抗纪念馆等阵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扩大理论学习效应,结合党员学习月、社区讲堂等平台,积极开展各类时事宣讲,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供给“文明风”。打造多渠道服务平台,结合“菊园有戏”等线上线下平台,开设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凝聚多方位教育资源,依托辖区学校集聚的资源,夯实“365”市民课堂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学习课程。促进多元化发展,在嘉定区首创文化发展基金,首创“我嘉”系列品牌,培育“我嘉书房”“我嘉文创馆”等特色阵地,深入开展群众文化团队“百千万”工程,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志愿接力“实践圈”。构建“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圈,以菊园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为主要力量,围绕“三级阵地、六大平台、五大品牌”的“365”工作链模式,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塑造“嘉文化”的文明风尚圈,立足辖区各类阵地,深化“今天我值日”品牌建设,以项目化的形态扎实开展志愿服务。凝聚“强磁场”的文明实践圈,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共享服务网络,使“自治、法治、德治”化为“善治”,让社会治理更加柔性,让文明实践随处可见,让“品质菊园”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