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菊园要闻>媒体看菊园>详细内容

2022年7月29日《新民晚报》:嘉定北部这“一弯新月”,缘何有这么多科研院所“卧虎藏龙”?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2-10-21 13: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一拟态网络产业化项目在嘉定区菊园新区竞地成功,计划在拿地后6个月内开工建设。据悉,拟态防御是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的重要代表,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项目启用后,将通过深化科研院所、企业、地方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

图说:菊园新区夜景如画。菊园新区供图

这是菊园新区近年来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成立于1997年的菊园新区,是嘉定区12个街镇中“最年轻”的一个行政区域,从地图上看,宛如嘉定北部的一弯新月。过去几年,作为嘉定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核心功能区,菊园新区依托辖区内5家国家级科研院所、4个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3个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资源,形成了1330家科技企业集聚、6000余名科技人才云集的浓厚科创氛围,“科技+智慧”已成为菊园最鲜明的城市名片。

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就在位于菊园新区的中国电科数字集团第三十二研究所园区内成立,也标志着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在全面数字化转型中迈入新阶段。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上,各种感知数据实时跳动,一个个智能模块应用,为城市运行赋能把脉。例如,临近汛期,嘉定全域的下立交积水情况一目了然,为研判提供精准有效的抓手。

这些年来,辖区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取得的成绩可谓硕果累累。光机所“空间冷原子钟”搭载“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成为国际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冷原子钟;硅酸盐所开发的国际首台可同时在大气和真空下可靠工作的综合材料实验装置 “天宫之吻”,圆满完成18种材料样品的高温试验;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核心部件国产化率100%,也有中国电科的智慧结晶……

菊园“智”造的身影随处可见,究其原因,离不开“筑巢引凤”赋能科创的浓厚氛围。

针对中小科技型企业,早在2011年,菊园新区就尝试引进孵化器机制,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的企业成长载体,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帮助企业打通了科技到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截至去年年底,入孵企业增长至250家,孵化毕业企业增长至63家,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2家,知识产权数达2907件。

 此外,菊园新区还推出了“创业+”创新券,以真金实银支持企业的发展。这是菊园新区以补贴的形式发放给注册于辖区内符合相关条件企业的一种有价凭证。企业可以在“创业+”联盟成员单位购买服务时等价抵用,而当下其使用范围还将扩大至减免租金上限、扩大创新支持范围、专设贡献嘉奖等内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政策叠加”“折上再折”的实际补助。截至2022年6月底,菊园新区已累计为4032家次企业发放“创新券”2384.4万元,其中为3385家次企业兑现1552.39万元。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