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菊园要闻>基层信息>详细内容

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讲座 筑牢全场景法治防护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5-07-03 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保护机制,7月3日上午,嘉北社区联合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开展“法护成长·向阳而生”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讲座,吸引2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参与。活动以“8岁、14岁、16岁、18岁”四个关键年龄节点为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系统解析不同场景下的法律权利与义务。

bbd1fefb058a4514b5d15bef59304f36.Jpeg

8岁是民事行为能力起点,14岁是刑事责任年龄分水岭,16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前奏,18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活动创新采用“法律条文+场景还原+互动问答”模式,针对四大高频风险场景开展沉浸式教学:

家庭场景:通过“父母偷看孩子日记是否违法”“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如何判定”等角色扮演,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禁止性行为清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抚养权判决原则。

校园场景:播放某中学霸凌事件司法调解纪录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强制报告制度,演示教师发现欺凌后应采取的报告、干预、心理疏导等流程。

网络场景:设置“网络交友诈骗”“游戏充值退款”等模拟法庭环节,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构成要件,指导家长如何通过“未成年人模式”设置、消费限额管理等工具筑牢数字防护墙。

0ab4630d945e4a419d902c0e0edfedd6.Jpeg

家长李女士表示:“以前只知打骂孩子违法,现在才知道放任沉迷网络、允许辍学打工也属监护失职。这样的讲座应该常态化开展。”此次讲座标志着嘉北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事后救济”向“事前预防”转型,为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奠定坚实法治基础。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