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菊园要闻>时事新闻>详细内容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羲和激光装置项目攻关团队获“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来源:上海科技 发布时间:2022-10-08 22: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举办了“光荣与力量——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第十一届),活动获奖名单于日前揭晓。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羲和激光装置项目攻关团队获“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据悉,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它就坐落在嘉定菊园,是位于菊园新区的5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之一,是加快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核心功能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打造“科技菊园”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d815a0c656c3428da0186062fbf394ac.jpg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羲和激光装置”项目攻关团队。2016年成立,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他们承担了超强超短激光(羲和激光)装置的研制及后续科研攻关任务,秉持“激光在我手上、家国在我心中”的羲和激光精神。

团队建成世界首台10拍瓦激光实验装置,打破了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的世界纪录,在国际上率先完成“台式化”自由电子激光原理的实验验证,使中国在相关领域内由跟跑者变为领跑者,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先锋团队”、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

超强超短激光攻关团队由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带领,总人数52人,35岁以下青年比例为63%。

科技攻关屡创第一 引领国际研究方向

超强超短激光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亮光源”,能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实验手段与极端物理条件,是目前国际竞争的热点领域。近年来,美、德、日、俄等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10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

该团队承担的“羲和激光装置”,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首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平台之一。

研究团队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在建设和运行羲和激光装置的同时,在超强超短激光驱动的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新概念、拓扑强场物理等国际科学前沿取得多项重大原创性进展,已在《Nature》(封面文章)、《Nature Physics》、《Nature Photon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本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项。

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被2017年2月Science杂志描述全球激光科学动态的专文中,引述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Mourou教授的评价:“中国科学家打破了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的世界纪录”。2017年9月,相关成果也入选“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取得的20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之一。

2018年1月,Science杂志专文评述,进一步将本团队在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建设中取得的最新进展,列为国际上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发明以来,人类在激光脉冲功率提升方面的第5大里程碑式进展,认为我国引领了这一方向的研究。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打造光子国之重器

项目团队在项目执行期间,立足上海光机所已经建立的从激光材料、核心器件到系统集成的建制化研发优势,联合优势力量,大量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口径、高质量光学元件,形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到应用示范的创新价值链,有力支撑了项目的建设进程。

如上海光机所自主研制成功直径为235 mm的大尺寸钛宝石晶体元件,是目前已知国际最大口径的激光放大晶体。大尺寸高性能磷酸盐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大尺寸高性能激光偏振薄膜元件成套制备工艺技术及应用获得“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实现大能量激光泵浦源等核心设备自主可控。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创新发展了大口径高增益放大器的主动寄生振荡抑制技术、激光光谱色散的精密控制补偿技术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取得国际领先重大突破。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