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以EV71型和CVA16型病毒为主。一般全年均有发生,4-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平均病程7-10天,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热,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毒性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可以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还可以因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的治疗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按医嘱暂不需住院治疗,则在门诊或急诊治疗期间应按医院规定隔离治疗,不要接触其他就诊的患儿;居家治疗期间,患儿应注意休息,家长不要带患儿去幼儿园(或学校)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建议隔离直至幼儿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不少于发病后两周)。幼儿发病后,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神志不清、精神差、食欲下降、昏睡、呕吐、肌肉或四肢抖动、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孩子到本市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儿科医院、新华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此外,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注意孩子体温变化情况和手心、脚心、臀部(肛周)、口腔的出疹情况,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注意:成人虽然很少发生手足口病,但也可以感染和传播手足口病病毒,所以也应注意卫生,按照上述方法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