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老年人跌倒,从预防骨质疏松做起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8-06-13 14:00 浏览次数: 【字体: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的微结构破坏,而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efa21501f7b94af18902a462f1beb8ca.jpg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1、疼痛

  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驼背

  老年骨质疏松症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正常人24节椎体,每一个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个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为老年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增加病人痛苦,严重限制活动,缩短寿命。一般骨量丢失20% 以上时即易发生骨折。

  4、呼吸功能下降

  脊柱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1、晒太阳

  每天宜适度晒太阳,可帮助体内合成维生素D,而足够的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强化骨骼。

  2、规律运动

  运动可强化造骨细胞及骨骼的耐受力,促进骨骼血流量,并提高骨密度。平时应有规律地从事慢跑、步行、太极拳、跳舞等运动。

  3、保持正确的姿势

  平时生活中不要弯腰驼背,以免增加骨骼负担。拿重物、搬东西时,应注意姿势的正确性,慎防损伤脊骨。

  4、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做到不吸烟、不酗酒、少食盐。吸烟会导致骨量下降,酒精可造成维生素D代谢紊乱,摄入食盐过多,可造成负钙平衡,引起骨质丢失。

分享到:
【打印正文】